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国大党多次在国内进行反抗英国殖民的民族运动,圣雄甘地提出了对殖民者采取温和的“非暴力不合作”方针。在这一时期,由于英国忙于抵抗纳粹入侵,在印实力大大收缩,又担心印度人最后以武力推翻自己的统治,所以便准许了印度的独立。
虽然谋求独立的愿望即将实现,但国大党对于穆斯林却一直持排挤态度。当时穆斯林人口就占了3成,一旦统一建国,印度教徒将失去绝对多数地位,所以国大党不愿意跟穆斯林联盟合作分享权力。在印度获得英国准许独立后的大选中,国大党坚持一党组织内阁并拒绝与穆盟合作。
二战胜利前夕,甘地与时任全印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而此时,在印度的穆斯林已经心灰意冷,支持在祖地巴基斯坦建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印度穆斯林领袖、巴基斯坦开国者真纳与印度圣雄甘地二战结束以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殖民运动。
随着英国实力的急剧下降,其继续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作为和印度国大党妥协的条件,英国驻印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让巴基斯坦脱离印度而建国的方案,此举正迎合了同一时期印度穆斯林们的想法。1/4是白色,代表着少数民族不过,虽然印巴分治已成为了定局,但奉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模式的国大党并没有选择武力维持统一,而是默认了这一结果。
真正为后世两国纷争不休埋下仇恨种子的,是由英国划定的两国国境线
穆斯林在英属印度的比例,颜色越深比例越高,特别是在印度西北和东北地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1947年7月,随着英国议会通过了蒙巴顿方案,对于两国国境线的拟定也迫在眉睫。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英国任命了上议院官员—雷德克里夫来做这件事。不过尴尬的是,雷德克里夫本人根本没有去过印度,更别说能精确地根据两国国情勘定国界。
在巴基斯坦自治领成立当天,他才匆忙公布两国的国境线。印巴分治前英属印度宗教分布(绿色为伊斯兰教,红色为印度教,黄色为佛教)雷德克里夫根本不了解印度的国情,在国境线划分上漏洞百出,他将穆斯林聚集地划给印度,又将印度教徒的圣所划给了巴基斯坦。由此,印度爆发了20世纪最大的流血事件,双方信徒在国境线大打出手,造成数十万人的伤亡,更有无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难民。
在国境线公布后,数百万印度与巴基斯坦人因为信仰而背井离乡争斗最为激烈的是克什米尔地区,该地在巴基斯坦独立之初,就有八成人口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但该地区的统治阶层却有着浓厚的印度教背景。在英军撤出以后,克什米尔迎来了巴基斯坦军队,作为印度教的统治者们纷纷逃往回印度。随后印巴爆发了第一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
印巴分治之后,两国难民迁徙方向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此后的日子里,印巴两国为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权总共打了三次战争,而战争最终导致了东巴基斯坦的独立,形成了孟加拉国。
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原东巴基斯坦)无领土连接,无法阻止其独立在上世纪,印度半岛风云变幻,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兄弟时至今日的争斗,归根结底是由宗教问题所引起,而解铃还须系铃人,南亚地区未来的和平需要这两个世界级宗教的相互包容。